jiaoshiba.com,教师论坛,教师吧,教师研修,教师生活,教师人才招聘

教师吧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56|回复: 0

风雨教师路,坎坷人生行

[复制链接]

5

主题

0

回帖

1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17
发表于 2024-3-17 15:42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一、我的學习经历
  1929年4月26日,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。父母都是农民,父亲有一把剃头刀,会在赶场①的时候帮别人理发,其余时间在家里种庄稼。新中国成立后,我家被划为一般中农。因为家里很穷,粮食很少,只有几挑谷子。我母亲生了13胎,只活了六个,我是老二,也是读书最多的,除了我和老三,其他人都只读到小学。
  我在彭家场上小学的时候,学校规模很小,条件也很差。刚开始的时候我贪玩,不喜欢读书,经常被罚“跪菩萨”②,渐渐地我就不想读了,打算在家里干活。但回家之后,父母给我的活儿很多很重,不完成的话就要挨打。因为做农活儿实在是太累,我就跟父母说要回去读书。从那以后我学习特别努力,成绩也慢慢上去了,父母很高兴。
  1941年,我去永兴读广安县立初级中学,我的成绩还不错。那时候县立中学的师资也不错,有不少老师是抗战时期从东北的大学过来的。有个语文老师教得很好,对学生也关心,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对语文比较感兴趣。初中毕业后,我又考上了县立中学的高中。高中的学费很贵,要收很多担谷子③。读了半年,因为家里实在太穷,连谷子也交不起了,只好去读师范。那时师范学校不用交学费,国家还管吃,住宿也免费。像我们这样穷人家的孩子,比较愿意读师范。
  1945—1948年,我在广安县立师范学校①读书。学校在县城城区,在文昌宫和文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,屋顶没有瓦片,墙壁也很残破。女生在好一点的教室上课,能挡点风雨;男生在靠外的教室上课,情况更糟,我们就用纸糊墙,勉强有点遮拦。当时相关的负责人给学校拨发的粮食质量不好,经常拨一些发霉的黑米,因此我们也把师范学校叫作“稀饭学校”。广安师范的师资还是很不错的,很多老师从东北那边的大学逃难过来,找不到合适的出路谋生,就在师范学校任教。师生关系非常融洽,老师关心学生,学生也很体贴老师。
  师范学校毕业前有两个星期的实习,实习地点由学校安排。实习期间,学校成立实习领导小组,包括校长、各科教师和班主任。小组会听学生上课,并在课后进行评课,实习学校的校长有时候也会来听课。有时候,还会把实习教师安排在学校礼堂上课,礼堂里有很多老师听课,这种大场面还是挺锻炼人的。我在师范学校的时候成绩还不错,试教试讲实习也比较好。我在广安市城厢三小实习,这所学校的校长当时也是师范学校的老师,他在我们这一届选了三个学生毕业后留在城厢三小任教,其中就有我。
  二、初任小学教师
  1948年,我正式毕业,留在城厢三小任教。我教一个班的语文和算术。当时有课时的要求,因为我课时不够,所以又教了两个班的体育。我既教语文又教数学,还要批改作业,教学任务比较重。当时在三小,发工资有一种情况是“叫片(骗)”②,即使有时候找人领到了工资,也是一把烂纸渣渣。而且当时我们的工资教满一年才发,用篮子拎,拎回来一篮子烂纸。1948—1949年,物价上涨很快,一年的工资最后到手时,已经不值钱③了,只够换三盘黄糕粑粑④。
  1949年,我的表兄在彭家场小学当校长,让我去他的学校当教导主任,我就去乡下待了几年。
  三、小教联的复杂协调
  1953年8月,广安县正式成立了小学教师联合会(以下简称“小教联”),我被派去做专职干部,主要负责小学教师的政治学习。当时不尊重老师的风气比较严重,我需要按照小学教师的相关章程维护老师的正当利益。任职期间,永兴镇一位小学老师做了一身灰制服,乡上一个干部觉得灰制服只有国家公务人员才能穿,而小学老师不算,因此不准他穿,还把他的衣服没收了。在我的协调下,干部向老师道歉,把衣服还了回去。
  1959年10月,小教联取消,基层组织纳入县教育工会,我就到了县教育工会。1958年,龙台小学原校长被抽调去做临时工作,领导就让我暂时接替这个位置。只做了半年,文教局又通知我回县城组建广安县文教局教学研究室。
  四、在教研室的曲折经历
  
  关于教研室人员的组成,在组建教研室的时候我跟文教局提了一条:“往教研室调教研员一定要和我通气⑤,不要调一些攀关系进来的人,教研室的工作需要懂教学、有经验、能写文章的人,我只认本事,不认亲戚。”
  当时,教研员的工作主要是教学研究、听评课,培训的方式是听优秀教师讲课,学习他们的经验,还有就是参加教学研究会,比如观摩省教研室的教研活动。在教研室的时候,我一到学校,就去听老师讲课,听了以后和老师交换意见,指出老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,帮助他提高。我在点评的时候,往往包含善意,而不是直接进行批评,这样能让老师感觉到善意。我的记忆力相当不错,全广安县一千多名老师讲课的大概水平,我心里都有数。我也会依照情况考虑每一位老师的发展,好的老师就推荐他们提拔、深造,甚至有好几位老师被我推荐去上了大学,后来也留在大学工作;比较差的老师,就送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、培训。教师进修学校是教育局负责的不脱产培训教师的机构,学校事先调整老师的课时,方便老师来进修,老师脱产学习几天或者一周,学习完了就回去。起初,广安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是“一个班子,两块牌子”,负责这两块的是同样一批人,后来两个单位才分开。
  72年我重回教研室,但此时教研室的成员已经“大换血”。同年,我又被下放到龙安小学教书。
  五、乡村教师的苦与乐
  龙安小学位于广安县龙安乡,地处广安西部,东靠浓溪镇。龙安小学附设初中班,我从1972年开始教初中语文,教了十三年。
  龙安小学的条件比较艰苦,地理位置偏僻,交通不便。学校在山脊上,四面都是陡坡。房子很差,经常漏雨。没有水井,也没有自来水,要自己挑水吃饭。教师的待遇也很差,我和我爱人都是老师,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才九十二块钱。我们两个人不仅要养活自己,还要养我的父母、岳母和四个小孩,开销很大,所以生活压力很大。
  在农村小学教书很辛苦,老师的社会工作多如牛毛,比如天气不好,晚上要下大雨,乡上就让老师去村里送通知“今天晚上有大雨,你们要去堵风洞①,不要让牛被冻死了”。校长对我也很刻薄,觉得我是在县上犯了错误才被下放的,所以总是给我使绊子、挑刺,還曾发动老师斗争我。
  我在龙安教书的时候,和当地人的关系很好。除了我,学校还有几个老师比较优秀,教书教得很好,我们被并称为“四大金刚”,学生和家长都很认可我们。村民都知道我是龙安最好的语文老师,很敬重我,待我很好。我要上课,没有那么多时间种菜,都是村民往我家里拿菜。一次,我从山坡上摔下去,差点丢了命。因为和村民的关系好,我在这里教书也比较高兴。后来我离开龙安的时候,有很多人来送我、挽留我,让我别走。
  六、在县志办工作
  1986年,我调回了城里。因为我对教育领域比较熟悉,新中国成立前后都在教育界,所以被派到县志办参与《广安县教育志》的编纂工作,一直到1989年退休。退休以后,我参与了广安烟草公司的烟草志编纂工作,后来又陆陆续续帮乡里人修订了族谱。我始终认为教师是应该受人尊敬的,有了教师,人们受教育,社会才会进步。现在,我们更应该尊重教师,尊重知识和文化。
 
  李老师的人生历程背后,隐含着时代变化的脉络和地方发展的印记,从中可以看见新中国成立前师范学校的状况、教师社会地位的变化,也能看到教研员和乡村教师的工作图景。
  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教师吧

GMT+8, 2024-5-19 20:51 , Processed in 0.053736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